網站位置

旅遊助脫貧亳州展新貌

2017.12.22

      安徽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、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。亳州市委書記汪一光說,亳州扶貧,一要靠產業,二要靠旅遊。今年,亳州市文化旅遊局印發了《關於成立亳州市文化旅遊局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》《亳州市旅遊產業扶貧任務分工方案》和《亳州市2017年度鄉村旅遊扶貧督查考核獎懲辦法》等,旅遊扶貧在全市展開。

 

        先扶旅遊志

 

        今年8月23日,亳州市十河鎮位李村52歲的村民張玉玲接到村裡通知,第二天市文化旅遊局要接她去市里“旅遊”,不但路費、門票費全免,連中午吃飯的錢也免。

 

        張玉玲參加的“旅遊”,叫“亳州旅遊扶貧新貌遊”。亳州市文化旅遊局局長雅浩海說,我們接貧困戶免費旅遊,讓他們在旅遊中感受到亳州日新月異的變化,激發出內生動力,振奮起嚮往幸福的精神,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。截至目前,市文化旅遊局已組織18批800余名貧困戶參加新貌遊。

 

        張玉玲是第一批參加新貌游的遊客,回家後心潮難平,和丈夫一合計,一家5口人也要辦一個農家樂。她把自家的“四合院”裡裡外外一打掃,在牆上掛幾串玉米棒、紅辣椒,院子裡擺上皖北常用的桌椅,一個樸實的農家樂9月底就開張了。

 

        位李村今年被確定為全國旅遊扶貧重點村,全村有古樹、古井、水面、竹林和蓮藕池塘。當前,旅遊線路正在編排,導遊正在培訓,幾家農家樂正在籌辦。

 

        實踐證明,亳州新貌遊是脫貧攻堅戰中能扶起精神、扶起志氣的有效舉措,是“旅遊+扶貧”的新方式,亳州找到並運用了這種模式。

 

        帶來新觀念

 

        “瞧這渦河兩岸,除卻老莊,像張良、曹操、華佗、嵇康等等,哪個不是天地間最明亮的星宿般人物……”“有機會再去看渦河入淮河,去看淮河入長江,循著河流去找文明史、文化史,那時,被物質磨滅的心才有可能復蘇。”這段文字節選自安徽省旅發委主任萬以學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《渦河邊走走》。渦河是亳州的母親河。亳州市譙城區是安徽省旅發委對口幫扶單位,萬以學當起義務宣傳員了。

 

        安徽省旅發委規劃發展處處長範星宏到亳州市掛職,任譙城區委常委、副區長。他說,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,能夠到基層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是很幸運的。

 

        這次見到他,他剛從項目地回來。他說,發展鄉村旅遊,不僅帶來了人氣,更實現了效益的增值。光亳菊成熟期,20天盛花期,每天有不少於2000人來遊玩,按每個遊客平均消費50元計算,能帶來200萬元的收益。

 

        安徽省旅發委幹部鄭毅,現如今是亳州市觀堂鎮晨光村黨總支第一書記。晨光村位於譙城區正東,與河南永城交界,對外交通主要依託縣道,距市區30公里,轄14個自然村。2015年經核查,建檔立卡貧困戶106戶196人。

 

        近年來,在亳州市委、市政府的推動下,在安徽省旅發委的支持下,晨光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:成立村級集體企業亳州市鼎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;以村集體名義流轉土地40畝,建成了晨光村優質果桑種植示範園,如今,桑果項目已為村集體帶來20多萬元的收入;3年累計實施路面硬化專案17項共計15公里,橋樑30座,機井90眼,實現了自然村主幹道路硬化全覆蓋;編制了旅遊扶貧規劃,並在核心地段新建了村黨群服務中心、遊客服務中心、旅遊廁所、旅遊停車場;成功招商引進了觀北生態園……

 

        歸雁落農村

 

        農村扶貧,能人返鄉是主要動力之一。近一二十年,亳州不少青年外出打工,等有了資本、眼界、模式後,毅然返鄉創業,成為新一代農民。人們把這種情況稱為“歸雁經濟”或“返鄉經濟”。

 

        2016年6月,亳州市全面開展返鄉農民工和青年學子創業活動。亳州市委、市政府把“三個一”即“一封家書、一堂黨課、最重要工作之一”作為必修課。汪一光、亳州市市長杜延安寫下家書——“亳州老鄉,請您回家”,可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。

 

        亳州十河鎮趙洪波,今年47歲,青年時出村打工,到市里做過物業、園林,賺到第一桶金。2015年他看到農村發展前景良好,回到家鄉租了1000畝地,幹起了“潤耕天下假日農場”。遇到周末節假日,遊人紛紛,最多一天接待過1000人次。

 

        亳州市文化旅遊局執法大隊大隊長黃偉說,這樣的企業,也是扶貧大戶。今年我市計畫扶持發展80家農家樂,像這家企業,幫扶了12戶貧困戶。9月6日,“亳州市鄉村旅遊扶貧就業大型招聘會暨送戲下鄉活動”在這兒舉辦,有10個旅遊企業為附近4個鄉鎮的貧困群眾提供了170個崗位。

 

        十八裡鎮齊莊生態農莊總經理劉祥,今年43歲,也是一個標準的“歸雁”。16年前,他帶著400元去浙江打工,在市場裡摸爬滾打。如今,他帶回1900萬元辦起了企業,幫扶了13個貧困戶。

 

        在亳州,像他們一樣的“歸雁”很多。儘管青年時走出去的背景不同,但現在都在幹著相同的事:發家致富、振興亳州。

 

      



 回新聞列表

TOP

Χ

此為外部連結,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