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位置

第三屆含山縣鄉村旅遊季暨採茶節開幕在即

2016.04.06

      含山縣清溪鎮姚瓏青龍尖有機茶園。

 

        梨花風起正清明,遊子尋春半出城。來到含山,可以去水鄉古鎮運漕觀賞百里畫廊、可以去含眉茶博園感受茶綠香飄、也可以去國華農業採摘園體驗花果王國......茶文化、古文化和鄉村文化在這裡完美結合。如今,含山“多彩之春”鄉村旅遊季正在迎接八方賓朋的到來。目前,含山縣正在大力實施“文旅興縣”戰略,加快景點培育,完善設施配備、致力於縣域景區化、景區全域化,努力將含山建設成以古文化探尋、生態旅遊、農業觀光、休閒養生等為主的長三角知名生態旅遊度假村。

 

      以茶為媒,體驗青山綠水和實地採茶的歡樂

 

        品一口“含眉名茶”,繼而一縷山水之清芳彌淪於唇齒之間,久久不散......遊茶園、采春茶、品茶香,置身於茶海來一場全家的度假遊再浪漫不過了。

 

        4月2日開始,只要來到含山縣含眉茶園,便能參與以“七彩鄉村•美麗含山”為主題的第三屆鄉村旅遊季。屆時,市民可暢遊1萬多畝茶園,體驗採茶節的樂趣。

 

        馬鞍山“含眉”綠茶生長於雲霧繚繞、溪水環山而流的含山縣清溪鎮長山大壟,漫山遍野、綠油油的千畝有機茶園常年雨量充沛,光照適度,土壤疏鬆而肥沃,自然環境得天獨厚。“含眉”綠茶更有名於它有機、無污染的特點。

 

        “名優茶除了最基本的種植環境之外,標準化的生產、專有化肥的使用、病蟲害綠色防控、機器修剪、人工採摘等多方面都有嚴格的技術實施規範。”安徽含眉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自章解釋說,“含眉”綠茶按照有機農業生產體系與方法生產,並在加工、包裝、貯運、銷售過程中避免化學物品等污染。

 

        “在這裡不僅可以喝到新茶,還可以自己摘、自已製作茶葉,很好玩。”專程從合肥趕來購買新茶的徐先生介紹說,他已經參加了兩屆含山的採茶節,觀看了茶農採茶制茶,並購回了兩斤春茶。“新茶喝起來就是不一樣,回味甘甜。”

 

        漫步在茂密的清溪鎮姚瓏青龍尖茶樹園裡,千畝茶樹嫩芽爬上枝頭。清明節前,茶農們忙碌起來。“採茶的時候不能捏,要用手指掐,這樣茶牙的根子才不會變黑。”在李菊花看來,採茶很有意思,也能增加收入。

 

        “一個家庭前來採摘茶葉,如果是三口之家的話大概會花費一個多小時,100多元。”徐自章說,“我們會提供專業的採茶服和技術指導員,幫助旅客採茶、制茶。”

 

        據悉,本屆採茶節將持續到4月底,期間還將舉行開幕式、茶姑評比、茶王評比、茶產業發展研討、茶交易展銷等系列精彩紛呈的體驗式活動。開幕式上,將舉辦含眉春茶開採儀式和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文藝演出,穿插進行茶姑評選、旗袍展示、戶外瑜伽以及農家廚藝大賽等多項精彩活動。另外,主辦方還將會在開幕式現場開展含山旅遊聯票贈送等活動。

 

       含山縣張齊村國華農業觀光採摘園草莓大鵬內體驗採摘樂趣。

 

      造訪古鎮,感受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撞擊

 

        踏上青石板路,撫摸木質的徽派老房子,幽深的小巷,仿佛穿越于當年,耳邊依稀可聽見商鋪發出的陣陣聲響。臨街的高牆,冰冷、潮濕而厚重。在西大街的盡頭,坐落著李鴻章當鋪,它面臨老街,背靠玉溪河,為當年運漕規模最大、最有影響力的商號。

 

        運漕古鎮四面環水、狀如蓮花,自古是人類生活福地。它因“鹽”而起,因“米”而興,明朝初年,徽商大批湧入,在佔據水道要津的運漕留下了重要的痕跡。其地理區位的獨特以及千年的偶遇和歷史的必然,鑄就了運漕的不可複製性。

 

        “運漕古鎮以徽派建築為主,西洋建築糅合其間,形成了多種建築風格並存的古鎮風貌。”旅遊文化愛好者小敏特地前往運漕,對這個32大街、72小巷、48道閘的千年古鎮十分好奇。

 

        “1700年孕育出漕運文化、碼頭文化、商業文化、飲食文化和歷史文化。”安徽多創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平告訴記者,他正在實施運漕文化名鎮綜合開發項目,“在這裡重建更多的中華老字型大小,例如長安沿河客棧、鮑義興茶樓、五福河菜館等,將用千年的沉積導入懷舊、情感商業,濃縮出運漕集體的文化韻味。”

 

        相比與其他已開發成熟的古鎮,運漕古鎮獨具特色,既有水的靈度又有古的滄桑,還有商的活躍。運漕鎮自然條件優越,東進長江,西通巢湖。裕溪河、牛屯河將其環抱,水上運輸發達,又扼巢湖出江咽喉,是上游合肥、舒城、六安、廬江、無為、巢湖等地糧食及其他農副產品出江的必經之地,歷來就是商業重地。歷史上為安徽江北八大重鎮之首,被稱為"小蕪湖"。

 

        “作為全省首批的千年古鎮,我們在規劃、保護、水環境治理、專案啟動和景觀打造等多方面做出了許多有效的措施,我們將以文化為根,推進文旅融合;以農業示範區為載體,打造農旅融合;以新的機制為支撐,打造古新融合,即在古鎮的基礎上,開發餐飲、住宿、停車場、接待中心等建設。”運漕鎮鎮長王守朝說。

 

        如果來到含山,就到運漕古鎮,在古鎮的歷史文化街區,你可以聽著悠揚的古曲,飲酒論道,體驗著古人怡情的生活方式,品嘗運漕獨有的早點小吃,感受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激烈撞擊。

 

      含山縣運漕古鎮西大街。

 

      親臨美麗鄉村,領略生態環保與宜居宜業的新風尚

 

        本週末,將迎來清明小長假。仲春與暮春之交的清明時節,養生、祭祖、踏青旅遊正當時令。在含山縣張齊村,租幾輛自行車,就可將賞花踏青、採摘蔬果,品嘗農家土菜、體驗鄉村旅遊一網打盡。

 

        走進張齊村的中心廣場,一座石碑赫然雕刻著“望梅止渴”四個大字,傳說中曹操的經典故事就發生在含山縣的梅山腳下,因此此處名聞天下,至今遊客不絕。以文化為旅遊的靈魂,讓旅遊成為文化的載體,是當下張齊村打造美麗鄉村、推動鄉村旅遊的主要內核。

 

        “加強中心村、示範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,完善旅遊交通網絡建設,加強旅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是開拓美好鄉村建設的第一步,第二步需要深挖每個村的特色旅遊業,像張齊村有大量的農業採摘園,可以發展農業採摘旅遊業,建立各具特色的農家酒店、農家飯館、農家特色館、農家驛站等。”張齊村村委會主任張茂勝說,“同時,通過旅遊節的契機來提升鄉村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,通過網路、微信等新媒體的形式創新鄉村旅遊行銷新方式,來進一步加強美好鄉村的建設。”

 

        記者瞭解到,近年來,張齊村大力發展綠色蔬果、生態養殖等特色農業,引入永綠蔬菜種植、國華農業、民心蔬菜種植等幾家上規模的農業科技公司,初步形成2500多畝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園。水、電、路、氣、信等基礎設施完備,形成草莓、桑葚、梨柿採摘園、薰衣草、桃花島、農家樂、偉人岸為一體的鄉村生態體驗旅遊格局。

 

        隨著美好鄉村的建設、鄉村旅遊的發展,還帶動了當地農民工的返鄉創業高潮和致富脫貧。張齊村的村民錢萍表示,自己的老公以前在外打工,去年回到家鄉後,看到家鄉的旅遊發展勢頭好,就投資了一家農家樂飯店,目前經營狀況很好。“作為本地的居民,我們既得到了土地扭轉金,又解決了就業,務工出戶不出村,是實實在在的好處。”

 

        山水福地、好運含山。據悉,截止2015年,含山縣已建成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20個、市級中心村13個,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。2016年全縣將建設完成4個省級中心村和4個美麗集鎮。到2017年,全縣要建成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28個、市級示範村15個,發展省級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點2個、市級鄉村旅遊示範點10個,每鎮建成2個以上鄉村旅遊示範點或休閒農業示範園,實現全縣遊客接待量達200萬人次,旅遊綜合收入15億元以上。(記者 王佳、朱贇)



 回新聞列表

TOP

Χ

此為外部連結,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