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涇縣開幕
2015.10.24
清秋冷,月鉤懸。李白、汪倫,不獨眠。桃花潭——中國思想文化策源地,承載著跨越時空的詩歌情誼,也是思想與靈魂碰撞的精神棲所。10月16日至18日,為期三天的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,在安徽涇縣桃花潭鎮舉行。
鐘靈毓秀,國際詩歌節再落桃花潭
涇縣位於安徽省南部,宣城市境西部,青弋江自西南向東北流經縣境。歷史悠久,素有“漢家舊縣,江左名邦”之稱;文化資源豐富,享有“中國宣紙之鄉”、“中國宣筆之鄉”美譽。不僅有李白、杜牧、王安石、文天祥等人曾留下遺蹤,還孕育出胡道靜、吳作人、吳組緗、予且、王稼祥等近現代的著名人物。目前,涇縣已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區,並榮獲“全國深呼吸百佳小城”、“中國最美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”、安徽省首批“旅遊經濟強縣”等榮譽稱號。國家級生態縣已通過評估驗收。
桃花潭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,位於涇縣以西40公里處,南臨黃山、西接九華山,與太平湖緊緊相連。據縣誌《桃花潭記》稱“層岩衍曲,回湍清深”,“清泠皎潔,煙波無際”。“千尺潭光九裡煙,桃花如雨柳如綿”的景致,“十裡桃花”、“萬家酒店”的熱鬧,引得李白欣然而至。那首千古流唱的《贈汪倫》中所說的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贈我情”,就發生在桃花潭東岸的東園古渡。自古以來,除了深壁的潭水,靈秀的山巒,桃花潭更是文人騷客美好情誼的象徵。
物轉星移,此次詩歌藝術節選擇在桃花潭舉行,正如涇縣縣委書記郭金友在當晚致歡迎辭時所言,“就是要將藝術的、詩意的、學術的形態與桃花潭的自然、人文、歷史相融合,以詩會友,文化唱戲,著力打造桃花潭旅遊品牌,助力全域旅遊發展,擴大涇縣和桃花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。”詩人代表講話時則做了這樣一個比喻,“桃花潭的詩歌藝術節更像是一種儀式,一種代表了大眾向詩人,向古人,古風致敬的儀式,我們都是為‘李白’餞行的‘汪倫’”。
詩人齊聚,遙敬李、汪同眠夜
此次詩歌藝術節由《詩刊》社、魯迅文學院等單位主辦,涇縣人民政府、宣城市旅發委等單位協辦,涇縣文旅委、桃花潭鎮人民政府和中國桃花潭文化藝術中心承辦。藝術節邀請到了周瑟瑟、陳先發、陳東東、葉匡政、梁小斌、西川、餘怒等眾多重磅詩人親臨現場,其中陳先發、吳少東、梁小斌、西川、余怒、葉匡政更是皖籍詩人的代表。
“李白抱著月亮,酒神歸來像連體嬰兒/汪倫抱著桃花潭,青山擺開十裡酒桌”,16日當夜,由當代詩人,藝術家周瑟瑟發起的“與李白、汪倫同眠一夜”活動在宣城涇縣桃花潭畔汪倫墓舉行。“我們主張用桃花潭水洗面,用李白、汪倫溫潤的情懷取代功利與焦慮的當代病症,重獲桃花春風的面容,以李白、汪倫的唱和精神啟蒙現代心靈,在自然山水裡獲得思想文化的信念”,周瑟瑟說。
懷抱自然,重溫理想,從而找到屬於當代詩人的啟蒙精神,深刻契合了此次詩歌藝術節的主題。在17日、18日兩日間,藝術節還陸續安排了《詩刊》社詩歌翻譯論壇、中國詩歌啟蒙精神論壇、中國詩歌榮耀盛典、余秀華詩歌讀者見面會,李笠、吳少東、黃明祥詩歌研討會等活動。
另據瞭解,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計畫今後每年舉辦一屆,以期讓詩歌傳統薪火相傳,人文精神生生不息。
 回新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