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國市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遊新格局
2018.01.16
近年來,寧國市提出文旅融合發展戰略,深入挖掘文化內涵,整合區域資源優勢,推動形成“一城兩園五線”文化旅遊產業功能格局,以文化提升旅遊的內涵品質,以旅遊促進文化的傳承弘揚。
從紅樓夢文化園的開工建設,到周贇紀念館的佈局;從宗杲文化園的修建完善,到吳潛文化廣場的運作,從皖南川藏線自駕遊的打造,到鄉村休閒旅遊的勃興……一個個文旅融合的“大手筆”,在山城寧國落地花開。
用文化元素、歷史人物扮靚旅遊線路、景區
作為素有“八山一水半分田”之稱的山區縣市,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寧國市發展旅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。隨著大眾時代的到來,從觀光游向休閒度假遊的轉變,提高景區文化內涵,打造文化旅遊線路已經成為寧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。
近年來,寧國市積極完善各大景區的旅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,深度挖掘沿線文化資源,相繼推出了”皖南川藏線”探秘之旅、古街古村落文化之旅、青龍灣環湖生態之旅等五條精品旅遊線路,陸續建成了“佘族風情園”、“恩龍世界木屋村”、“夏霖風景區”等旅遊景區,成為了華東地區很多遊客休閒旅遊的好出去。
目前,寧國自實施“文化進景區”、“電影進農莊”活動以來,先後有國內外多批的書法家、作家、攝影家采風活動,露天電影在農莊成了吸引外地遊客的又一亮點。寧國市旅遊景區從規劃、建設、演繹產品、旅遊專案設計等方面不斷深入融合歷史民族文化、地方風俗風情。
景區不斷注入文化元素,旅遊線路亦是如此。在寧國推出皖南“川藏線”探秘之旅、古街古村落文化之旅、青龍灣環湖生態之旅、佘鄉民族風情之旅、古道古觀口探險之旅等五條精品線路,遊客可以領略青龍灣的仙境之美,感受佘族的民俗之美,賞江南天路的蜿蜒之美,紅杉林的秀麗之美。
以文化產品推介旅遊
近年來,華東地區驢友們的微信朋友圈不斷被寧國原創歌曲《皖南川藏,雲上天堂》和《寧國民謠》刷屏,在各類微信、微博、網站等平臺訪問量達近百萬次,“山水田園、自在寧國”、“皖南川藏線”……一個個寧國符號迅速在網路上火熱開來。為更好地推介和宣傳寧國的旅遊資源,提升寧國的旅遊形象,近年來,寧國市陸續創作了《多情的青龍灣》、《佘鄉歡歌》、《千古吳越千古情》、《心動的地方》等8首本土旅遊歌曲,將音樂元素融入到旅遊中,用音樂宣傳推介寧國旅遊。
11月10日,“皖南川藏線,醉美紅杉林”攝影大展活動啟動儀式在方塘鄉落羽杉遊客接待中心廣場舉行,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,《大眾攝影》雜誌社主編徐豔娟等嘉賓受邀參加,大賽從2017年11月10日啟動,到2018年3月31日截止,大賽通過攝影家們的實地創作,充分展示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們的攝影藝術水準,用鏡頭記錄山水寧國,讓越來越多的朋友來寧國市旅遊觀光、體驗小城的“慢”生活。寧國市通過踐行“旅遊+文化”這一發展理念,用文化藝術的形式和旅遊宣傳推介相結合,不僅將寧國的旅遊資源生動地展開來、推出去,也為後續多樣化、多形式宣傳推介寧國之美開闢了新的思路。
用旅遊產品秀出文化“顏值”
11月4日,“天目寧境 純淨萬家”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在寧國市萬家鄉盛大舉行,此次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,以“悅徒古道,尋找歷史”為主題,穿古裝走古道,來自市內外的500余名徒步愛好者穿上古裝,行走在古道上,感受千年吳越古道的獨特魅力。正在建設的紅樓夢文化園,總投資50多億元,把傳統的名著與地方人文巧妙一起,使旅遊者更能夠親近文化。近年來,寧國市通過深入挖掘吳越文化、宗杲文化、紅色文化、佘鄉文化等文化資源,進行整合開發,舉辦各類旅遊節,建設文化園,成功打造出獨具文化魅力和生命力的寧國文化旅遊品牌。
美食和美景,本來就是旅遊中密不可分的兩大享受。近年來,寧國市結合地方歷史及地域特點重點推出了寧國“十大全宴”、“十大民肴”、“十大點心”、“十大特產”等旅遊特色產品,為自駕遊客打造了寧國市自駕雲遊圖,通過尋美食、品美食、評美食,用美食留住遊客,遊客在品嘗中改進美食,寧國飲食文化在不自覺中豐富發展。同時,寧國市還通過深度發掘地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,將處於待開發、待修復的眾多歷史遺跡,通過尋歷史、尋故事、尋古韻,將其進行策劃、包裝、打造重點旅遊項目,用專案鑄造旅遊精品。
2017年,寧國市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突破800萬人次,實現旅遊總收入53.8億元以上,“寧國古道佘鄉探險之旅”和“皖南 青山地 古城隅”兩條自駕線路榮獲“2017第二屆十大長三角自駕遊線路推薦”稱號。如今,寧國“全域旅遊”發展格局雛形已顯,一批批文旅融合的重點專案工程正在建設中,相信不久,一幅人文、生態、壯觀、秀麗的畫卷將鋪滿全城。
 回新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