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博物館1959年對外開放,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,也是建立最早的安徽省地方博物館。仿漢式建築,占地2.5萬平方米,外表看似漢式建築的博物館新館,大方而古樸,內斂又不張揚。共分為序廳、渦河文明、商湯都亳、道源聖地、漢魏風骨、天下望州、亳商市井和近當代亳州八個部分。
打開大門首先呈現的是一條青銅水紋甬道,上面雕刻著亳州的歷史年輪,從西元前1600年商湯建都於亳州一直到公元2000年,完全見證歷史年輪。 “渦河文明”展廳展出了大量尉遲寺遺址出土文物。包括各種石器、陶器、骨器、蚌器等珍貴文物近萬件,被史學界專家稱為“可與金礦媲美的資源”。最特別的“漢魏風骨”廳內重要文物——銀縷玉衣。這件銀縷玉衣由2400多塊大小不同的玉片,用銀絲編制而成。玉衣是用來保存墓主人屍身的,古人認為這樣可以使屍身不化,根據墓主人身份的高低分為金縷、銀縷和銅縷三種不同的規制。玉衣外觀和真人體型相同,按部位分頭罩、上身、袖子、手套、褲子和鞋子六部分,另外還有一個玉枕。
亳州老街勝景展區,表現出明清時期亳州以渦河航運為主,出現的繁榮商業氣息。各種雜貨店、中藥材店、鐵貨店、煙酒店…,當時的亳州自北門口至渦河一代,是商貿和市井生活的中心地帶,是當時蘇魯豫皖四省的物資集散地。在展館中復原當時市井生活,通過對醬園子、德福酒樓、同仁堂藥鋪、瓷器店等比較具有亳州特色的商鋪復原,讓遊客看到當時的商貿、生活等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