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位置

拾趣池州大王洞 竹籬田舍洞內仙境

2015.04.26

      山因有洞而幽深,洞在山中顯靜好。所去之洞,是位於池州西南牌樓鎮有著“華東第一洞”美譽的大王洞。這“大王”二字,有少壯者的豪放瀟灑之氣。據說是五代後期,後漢隱帝劉承佑率部駐紮此地,人們尊他為“忠佑大王”,大王洞因此得名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一路春光已爛漫,竹籬田舍,桃花簡靜,梨花素雅,清明時節的江南地,因沒有細雨的造訪顯得天色明朗,最惹眼的是油菜,成片的金黃鋪瀉開來,呈露出朝氣和壯美。山山水水,因有了春意,讓人不由得喜悅。隨風拂面的氣息,鮮活,濕潤,帶著薄淡的花草香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此行並不在計畫之中,帶著未知的新奇之感靠近。洞口極為平坦,數輛旅遊大巴停在空場地上,幾家小店,幾個攤點,擺放著粘帶山泥的筍,細竹做的水槍,還有自家醃制的辣椒片,樸實親近。望過去,洞口赫然寫著:九華秋浦勝境風景區。洞外是一山間盆地,盆地外沿,就是詩仙多次流連的秋浦河。這大王洞的勝境,被山含住,深幽清寂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一千多年前,宋代滕子京和梅堯臣在洞中賦詩唱和,於是,這洞不再是養在深山人不識,在險峻深幽的同時,又多了幾許詩意。 “只因種玉人歸後,一閉春風待我來”,順著詩人的吟唱,遙想,詩人相聚也應該在這醉人的春日,兩人或行或止,談笑風生,有了那次相遇,洞因詩句生輝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洞口清寒之氣撲面,彌漫著水汽,打量著將要進入的這個山洞,洞內光線昏暗,雖然有燈,但腳下高低不平,石徑寬窄不一,走時極為小心,有時需要躬腰前行,稍不留意,就與洞頂親密接觸。這洞有兩千多米,比我以往去過的山洞都要長,於是時走時停,既可作片刻的歇息,也可觀瞻洞內景致。指指點點,大王洞可分為鳳殿、龍宮、仙園、瑤池、銀河五個部分,依次遊賞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鐘乳石奇形怪狀,猶如鬼斧神工,有名字的,順著指示牌領略其趣味,蟠桃樹、一線關、折腰岩、金盆洗手,在點點燈光中如夢似幻;沒有名字的,恰好馳騁自己的想像,似編鐘,如玉柱,有的如報曉的雄雞,有的如欲綻的曇花,有的似長龍逶迤,有的宛如一頂氊帽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名為仙園,宛如仙境,撲朔迷離,光這一處景致就長達數百米,奇巧別致,中有騰空而起的吊橋,在晃晃悠悠中別有一番情趣。在橋上雀躍而過,歡悅的又何止是自己的腳步,是塵世中,沉悶了太久的情懷在這深長的穿行中釋放,如釋重負的暫時忘卻。行至鳳殿,顧名思義,則是一派富麗堂皇,在這一片區域,古松夕照、玉潭照影、鳳鳴金山、觀音送子,既有水墨意趣,又有神話色彩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與我們並行的,是在洞中蜿蜒的地下河,水聲不絕於耳,時而低緩,時而轟鳴,跌宕處化成洞中瀑布,給人以驚喜。大王洞的奇麗,不是匆匆的穿行能體味到的,像一根長長的洞簫,聲調幽咽,它以變化莫測的山石為形,以起伏有致的水聲為腔,在行走時有了不舍。水氣沁骨,將手探入與我們並行的水流中,那涼意襲著指尖。想汲取的,就是這滴滴清涼的韻致。水清則無魚,或許也沒有魚能耐住著洞的寒洌,而無魚之水則更顯其清,唯有水底的石塊在經受千萬年的沖洗。我們的內心亦然,無欲則剛,無欲則清,無欲方能在融入山水時體味到平和沖淡之美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洞口水流仍潺潺,滋潤出樹更蔥郁,苔色更青碧,淋漓而下的水,飛珠瀉玉,成一方小小的飛瀑。這清越的聲響充盈耳際,與剛才洞內的相比,洞內的激越,如編鐘磅礴,洞外的清宛,似古琴低回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出洞,見石碑上有趙朴初先生題寫的洞名“大王洞”,那渾樸的氣韻與洞的深厚恰好吻合。

 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喜它的深幽,更喜它的通達,那頗有些漫長的行程,最終抵達在陽光燦然處。

 

      



 回新聞列表

TOP

Χ

此為外部連結,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